国内汽车后市场产业出海成热门话题。不论是通过跨境电商也好,电商平台也罢,或是“肉身带货”奔赴现场,都要尽量避免两个认知误区。
鉴于国内对外防疫政策趋向开放,以及海外项目发展需要,笔者初次踏上了非洲大地,在非洲东部7个国家进行持续数月的考察和调研。只因停留非洲时间有限,以下内容也仅供参考。
01、全球重要新兴市场
非洲按照东西南北来划分,一共有54个国家,总人口13.7亿(截止到2021年)。但非洲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除了塞舌尔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一半国家的GDP全球排名都得倒过来数。
特征1:工业化程度低
绝大部分国家以进口工业品为主,本土主要是资源及相关产业,有烟草咖啡农业资源的,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能力;政局稳定的国家有些纺织和民生用品制造能力,部分国家有水泥生产能力。
更多的国家连能源问题都没彻底解决,更难具备任何工业能力;即使有,也只是较为初级的轻工业,没有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南非有过辉煌的工业历史,且有一定的汽车和配件制造能力,但目前已经衰落。
(这是什么车?你不一定猜的出来)
特征2:人口爆炸式增长
非洲大陆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但生育率非常高,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据有关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依然保持在4.6。联合国和NGO都曾警告,再不控制人口成长,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艰难处境。预测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翻三番,达到31亿、甚至57亿人口。
(非洲早晚高峰堵车也很严重)
特征3:GDP增速较高
虽然非洲国家整体落后,但经济发展仍然较快,主要依赖自身资源天赋发展自主产业,或者是寻求国际援助,或者加入各种经济计划,如“一带一路”等。目前超过三分之一非洲国家GDP增长率为6%或更高,另外40%的国家每年以4%至6%的速度增长。
综上所属,工业基础薄弱,意味着发展潜力大;人口爆炸式增长,意味着需求在增加;GDP增速较高,意味着发展趋势良好。非洲国家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
(修理厂和马赛人的凉鞋)
02、在非洲营商“水”很深
从外国人和外资企业视角来看营商环境,同时还要评估生活环境,所以我们从生活环境和营商环境两个视角来介绍。
生活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医疗资源、日常生活。
在非洲主要几个经济发达城市,以上三点均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整体水平无法和国内相比。
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主要以偷盗抢劫为主,所以当地普通家庭或者商店门窗上的铁栅栏是标配,有条件的家庭就是高墙配电网,且有安保公司日常巡逻。连马路上交警也会热切提醒,等红绿灯时车窗务必紧闭,避免打砸抢,顺便再向车主要点钱花花。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枪击事件的新闻基本没断过。
(开店嘛,不装铁栅栏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医疗资源仅在个别“发达国家”政治或者经济重镇才有,且主要是以国营医院或国际医院为主,其他城市等同于没有医疗资源。当地有钱人或者政要,大病跑欧洲或印度,老百姓大病和小病都以“扛”和祈祷为主。至于新冠肺炎,对于非洲任何国家而言,防疫政策和医疗资源的调配是无法想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它。所以偶然流行过戴口罩,只要死亡人数变少了,就又恢复到日常。
受惠于发达的物流,从餐饮食材到日常物资,从日常购物到消费娱乐,不论是中国产还是其他国家进口、甚至小部分当地生产的,日常生活物资都能得到满足。不过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非洲通信资费和上网体验并不友好。不过这一点,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其他服务行业相差并不大,甚至受欧美影响,部分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要比国内高。
(KFC和电影院也是有的)
营商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和政商关系两部分。
对于外国人和外资企业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政策法规在执行环节的不确定性。非洲国家除了埃塞俄比亚,均有被殖民的历史;所以都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英法等老牌列强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这也就意味着相关政策法规都比较完备。
但在执行环节中,因为政府发不出工资、政权更替等会导致各种不确定因素,主动或被动地让基层职能部门普遍贪污和滥用职权,这对企业和个体户而言都是噩梦。税务、移民、环保、消防、劳工、卫生、海关等等,职能部门越多,意味着行贿的预算就要越多。
对于中资企业而言,最大的噩梦主要是税务局,因为对当地税务制度不了解或意识淡薄,且留给当地职能部门的印象是“钱都被中国人赚走了”,所以永远都有漏洞被查到,罚款金额取决于给领导的行贿金额。反过来这也纵容了基层职能部门的陋习。
当然,有一点要强调,只要钱到位了,这些执法者的态度立马会180度转变,平白多了几个非洲兄弟不说,甚至口头上能给予下次违法违规的豁免权。运用“钞能力”还可以指定境内任何一个人陪你喝下午茶,连总统也不例外。甚至如果你有兴致过一把官瘾,1-2万美元左右就能享受警车开道、机场接送到家服务,并且确保每个路口都会提前封闭,一路畅行。
总体来说非洲营商环境的水比较深。许多国人只听到部分产业在非洲毛利高,却往往忽略了当地的隐性成本和风险。这也是非洲没有大型外资企业的主要原因。
中国企业如果想要在非洲地区本土化,挑战和阻力并不小。“本土化”并非仅仅招聘当地人,要真正的落地和扎根,还需要非常漫长的认知和适应过程。
但绝大部分国人并没有长期在非洲生根的打算,往往希望赚快钱,干几年后回国;或者是跟随国内基建出海,从事配套项目。所以在非洲很难看到70年代出生的国人,基本以80后为主、90后为辅,停留在一个国家深耕细作一个产业的国人更是少之又少。
03、市场环境概述
(1)市场容量在增加,但是整体体量都较小
非洲虽然有三千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亚洲的面积第二大洲,但国家数量较多,笔者更倾向于把每个非洲国家与我国各个省份做比较。
以笔者项目主要经营地区——东非坦桑尼亚为例,国土面积94.5万平方公里,2021年估计人口达6119万人,总人口与浙江省相当;经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人口在800多万左右,人口与浙江省会杭州接近(为东部非洲综合排名第二、非洲前十城市)。2021年该国GDP达677.8亿美元,是浙江省73,516亿元(折合美金10,502亿美元)的6.5%左右。
因此,该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远远无法和浙江省相提并论。放眼整个非洲54个国家,总人口13亿与我国相当,但是落到任何单一国家,体量都非常小。
(2)暴利时代已经过去
受限于人均消费能力低,非洲人民的任何消费,价格是重要决策因素。
得益于中国商用车性价比高的缘故,整车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由于市场上相关配件少,当地市场又对中国产的配件不了解,早期国内出口到非洲的配件,确实出现过短期暴利时代。如成本5元的滤芯,抛去海运费关税和各种成本,当地售价高达100元人民币,这还算是良心企业了。
另外,最主要原因是勤劳的中国外贸企业人员。对于在非洲市场打拼的绝大部分中国同行而言,当地经商常用的英语法语是短板,但抵挡不住中国外贸企业的热情。至于后面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关于非洲的汽配产业链介绍以后再详细展开。
(给我一把扳手,我就能修飞机)
(3)产品是中国制造,市场是当地人的
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中国制造必然还会在非洲大地驰骋数十年,但市场一定是属于当地人的。
经过早期中国外贸人的教育和启蒙,当地从业者正在快速崛起。他们比外国人的成本低,并且更懂当地市场;再加上国内外贸公司的勤奋和助攻,海外汽配从业者回流已成定局。事实上,不仅是汽配产业,只要不是特殊产业,类似现象都正在发生。
(汽配一条街)
(汽配另一条街)
写在最后
国内汽车后市场产业出海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不论是通过跨境电商也好,电商平台也罢,或是肉身带货奔赴现场,笔者认为,需要尽量避免两个认知上的误区。
1、以为国内内卷毛利低,海外就毛利高。这个结论是肯定的,但不要忽略各种隐性成本和风险,有时候这种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赔了光回国的中国企业家也大有人在。
2、“卷“是会输出和互相影响的,不要以为在海外就不会卷。国内越卷,海外也会越卷。陪着一起卷的不只是中国同行,还有当地企业,他们卷起来可是呼呼带风的。
最后,向奋斗在非洲大地的国人同胞们致敬,也号召在国内的同行朋友们继续揭竿而起,为我国的汽车后市场产业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