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记者:保时捷卖菜刀,只要能“拍蒜”就行吗?

近日,保时捷设计在官网上架一款连刀柄部分都是不锈钢的一体式中国菜刀,售价240美元(约1700元人民币)。记者检索发现,美、英官网已售罄,德国和瑞士站点还可下单。那么,这款保时捷中国菜刀能拍蒜吗?10月11日,保时捷设计精品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可以拍蒜,具体使用建议需咨询当地销售公司。”

就因为张小泉发生了一起“拍蒜断刀”事件,保时捷也不甘寂寞,加入到中国菜刀经营的竞争行列之中,听起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市场就是如此残酷,如此凶险。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资本。资本的嗅觉,一定比狗的嗅觉还要灵敏、还要见利就上。

只是,中国的记者,面对德国企业也生产中国菜刀,没有给中国企业提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没有提醒中国企业注意新的市场竞争,建议中国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反而挑事地提出了“能拍蒜吗?”这样的问题,难道中国菜刀的最大功能就是拍蒜吗?只要能“拍蒜”就是好刀具吗?张小泉出现“拍蒜断刀”后,就真的要把张小泉刀具送上破产路吗?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名记者,你采访过保时捷公司吗?这些年来,保时捷公司生产的汽车出过质量和安全问题吗?要知道,就在9月5日,苏州发生了一起保时捷电动车 taycan 碰撞护栏后起火,因为车门无法打开,车内人员被烧死的事件。那么,记者有没有前去采访一下,保时捷到底为什么车门打不开,这样的事件,比张小泉的“拍蒜断刀”是严重还是不严重呢。显然,性质要严重得多,后果也要严重得多。可是,中国媒体的记者却假装看不见。如果此时,这名记者能够这样问:你们保时捷也发生过汽车质量安全事故,能保证中国菜刀也不出现质量问题吗?那么,整个过程也就非常完满了。

不错,张小泉出现“拍蒜断刀”问题,确实不应该,但是,这样的事故,在张小泉身上,还真的极其难得。相反,像保时捷等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出现的汽车质量安全事故,则要比张小泉刀具多得多。发生事故多的不受指责,反而发生问题少的受到指责,甚至不时地被当作案例来列举,中国的媒体和记者,到底想干什么呢?难道非要把中国企业和产品都整垮才开心吗?

也许有人会说,汽车和刀具,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汽车的生产工艺不知道比刀具要复杂到哪里,所用材料的标准和要求也不知比刀具要高多少。既然如此,为什么保时捷要来抢夺中国菜刀市场呢?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显然,刀具与汽车并没有哪个身份更高的问题。要论历史,刀具不知比汽车要长多少呢?保时捷能够进入中国刀具市场,一定是看到了这个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张小泉等老字号企业来说,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鞭策。

中国的市场是对世界开放的,包括刀具市场,同样对世界开放。保时捷等国际知名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各个领域的市场,并与中国企业展开竞争。如果中国企业被冲垮,那只能说明中国企业技术不精、产品不优、品牌不强,而怪不得别人。但是,却也容不得中国媒体和记者如此自损企业形象、自坏产品声誉。张小泉刀具,如果因为一次“拍蒜断刀”就要将其逼出市场,就要动辄用这件事来做文章,中国的媒体和记者就有点太不尊重中国企业、爱护中国产品了。

实际上,经过这一次的“拍蒜断刀”事件,相信张小泉一定会吸取教训,把产品质量做得更好,让老字号能够散发出新光芒。对于中国媒体和记者来说,就应当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宣传工作,而不是不停地毁损、不停地拿发生的事件做文章。就算保时捷生产的中国菜刀能够拍蒜,难道就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吗?是不是只要能够拍蒜,刀具就是质量最好、品质最优了。把整个刀具的功能异化成只要能“拍蒜”,过于放大事件的负面影响,本身就是问题,就是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是有损中国企业和产品形象的问题。

所以,希望相关媒体和记者能够守好新闻报道底线,能够多多从保护中国企业、爱护中国产品的角度,多提好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采用贬低和讽刺中国企业与产品的方式,把中国企业和产品踩在脚下。这样的宣传方式,太令人痛心,也太令人痛恨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相关文章